7x24小时服务热线:023-68660679
您所在的位置:

死亡观念与死亡文化

发布时间:2022.03.25 14:14:05

死亡观念与死亡文化

死亡一直是古今哲人不断思考的重大问题,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许多宗教要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如佛教视死亡为空,并作为引导人们走向觉悟与智慧的重要工具;基督教视死亡为灵魂回归天国之路;道教为解决死亡问题而发展出一整套以长生为目标的丹法修炼之术;美洲巫师传承托尔特克人更是以死亡为师……死亡观念的不同对各地区殡葬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然而人类对死亡的认知感受是一个生命主体“对自我存在”的这个“已存经验”所作的一种内省式关照与思考。人对死亡话题的普遍戒备,应该源于对死亡的无知与无奈,还有对现世的一切存有的执着,对“我”和“我所”的执着,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民俗对死亡的负面印象的熏染,因此死亡这个话题经常被淹没。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人的存在以“存在分析”(existenti- alanalysis)的观点下了一个定义:人是“向死的存在”(Being-toward-death)。“死亡”其实就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时间刻度上的生死观念,它的无限延伸就应该是东方人所说的“轮回”。人们认为人活着的时候居住的是“阳宅”,死后住的是“阴宅”,所谓“阴宅”就是墓。人的生存时间是短暂的,而死后的世界却是漫长的。所以对阴宅的建造,要比阳宅更加重视。帝王尤甚,他们在生时拥有的一切,在死后仍然希望占有,因此产生了帝王陵寝建筑。据《易·系辞》,以“大过”作为陵寝建筑的审美特征的概括。所谓“大”就是崇高、雄伟、恢宏。作为帝王贵有天下的象征;“过”就是混茫、深重、沉郁,为帝王死后贵有天下的权威的象征,它显示了一个王朝生命沉替的规律。中国帝王陵寝与宫殿建筑在审美特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多数帝王的陵寝是依照其生前所处的宫殿而建的。陵寝建筑的造型、色彩,与自然界的美相统一,尤其是因山而建的陵寝,更是将人文空间纳入到自然空间的山川之中。

中国人的生死观突出体现在:信奉人死之后灵魂不灭,生死一体化,死是生的延续;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对祖先的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