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因此自古以来,民间都认为这一天是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日子。中元节的起源,与佛教的“盂兰盆会”也有很大的关系。“盂兰”是梵语,倒悬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们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自梁武帝在南方创设盂兰盆会后,已成为一种习俗,规模有增无减。唐代宗李豫每逢农历七月十五,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元年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畅,演《目连救母》戏,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人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为“慈航普渡”,十分热闹。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时至今日,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一天,我国仍有许多地方,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