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23-68660679
您所在的位置:

早期遗体变化

发布时间:2024.04.27 17:17:00

早期遗体变化是指在死后24小时内遗体所出现的特有征象,包括超生反应、肌肉松他、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冷、尸斑、内部器官血液坠积、尸僵、遗体痉挛、自溶等,
1.与死亡时间相关的征象
超生反应是与死亡时间相关的征象,指生物个体死亡后,其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短时间内仍保持某些活动功能或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能力。在此段时间内,人体某些器官和组织仍然可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使用,人死亡后,由于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个体和不同器官的超生反应时间和状况也不尽相同,超生反应的表现有瞳孔反应、断头反应、骨骼肌超生反应、心肌收缩、血管平滑肌收缩、肠蠕动、发汗反应、纤毛运动、精细胞活动、死后细胞分裂。
2.与温度相关的征象
尸冷是与温度相关的征象。人死后因体内新陈代谢停止、不再产生热量,遗体原有热量不断散发,遗体温度逐渐降低至环境温度,甚至低于环境温度,这种情况称为尸冷。遗体温度的下降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测量直肠温度下降的速度可以推断出死亡时间。成人遗体在16~18℃室温下,死后10小时内平均每小时尸温下降1℃左右;10小时后尸温下降变慢,平均每小时下降0.5℃左右;24小时后,尸温与所处环境温度基本相同。
影响尸冷速度的因素有三种:一是温度、湿度、通风条件、停尸设备的导热性等环境因素;二是死亡原因,如猝死、一氧化碳中毒、机械性窒息、痉挛性疾病死亡者,尸冷较慢,慢性消耗性疾病与大失血死亡,溺死、冻死者,尸冷较快;三是个体差异及着衣情况,如肥胖者、青壮年男性、着衣多者或者有覆盖物的遗体,尸冷较慢,小儿尸冷较快。